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
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进入你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面。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要贴合学生实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老师创设的情境正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和正在关注的事件,那么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投入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来,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关注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具体而言,可以是介绍某部书籍,某部热门的影视剧,能引起学生广泛共鸣的话题,在学生中有广泛影响的热点事件等等。
二、建设良好的课堂文化。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平时就应该形成良好的课堂文化,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互信的和谐关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多给他们提供思考解决问题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对表现较好的给予表扬,对不甚理想的给予鼓励。在宽松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积极与老师互动,勇于参与的良好习惯。
三、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问题提得不好,学生没有反应,无法回答,课堂就会冷场。教师提问一定要注意:第一,无论是开放式的问题还是封闭式的问题,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要坚持就近发展区间的原则。第二,问题要有启发性,不能是很死板或者过于肤浅的答案,要能引导学生去思考。第三,要关注生成性的答案,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了你的预设,那么要及时给予回应,不能置之不理。第四,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积极的评价,要特别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四、提升教师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自己的课堂具有个人特质,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果学生喜欢某位老师,也就更容易喜欢这门课,当然也就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看了几篇回答问题的文章,多是指课堂上老师提问的参与回答的程度。这没有错!但是培养孩子表达能力,我觉得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参与习惯,更利于提升表达能力的形成。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心理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错过了幼儿园到上小学培养期,再如何引导和启发效果大打折扣。
幼儿园孩子活动内容进行心理学设计。简单规则,参与,表达,甚至组织能力,通过活动设计在各个环节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比刻板坐好,站直等方式更容易植入孩子的心中。可以预见这样心理学设计的活动,孩子是快乐的!
进入小学文化知识教育以外,增加以学生为核心的班组活动。一二年级还是以心理学设计为主,与幼儿园教育进行衔接;适当增加小学生之间问题的小组讨论,组员轮流组织,个人需要做笔记。要求孩子把笔记内容回家向父母陈述,然后签字。老师检查慢慢转变为组员互检,在班组会上同学和父母交流后的趣事,感受和同学分享。
这样以孩子为中心联系家长和老师的纽带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主性,主动性应该普遍提高。这些习惯的养成比较容易迁移到文化课上来。
原创答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和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和充分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
作为教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的有效策略主要有:
1.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或者说要爱学生。顾明远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喜欢活动,并主动和学生一起活动,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最重要的因素。
2.积极构建安全舒适的教学环境。环境或氛围的安全,是大脑学习生理需要,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条件。课堂是学生学习试错的地方,教师自身和同学之间要允许学生学习的不周全,宽容学生的错误。只有让学生感到安全,学生才会敢说、敢动手,才会有学生真正主动和充分的参与。
3.课堂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任务要具体有趣味,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而且目标和任务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喜欢适度的挑战,是大脑学习的本性。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刺激,形成或强化更多的神经回路,增强学习效果。
4.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足必要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展示分享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天性好奇、好表现,因此,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不想参与,只是老师给学生倾听、思考、尝试和参与的时间或机会太少。
5.此外,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展和成就要给予及时的评价,适时的鼓励,有意识地激发或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自信或成就感,对学生的疑惑要及时给予启发或指导,对学生的失误或错误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优化的方法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