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号

四核苷酸假说是谁提出来的?(erwin数据模型)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erwin数据模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四核苷酸假说是谁提出来的?
  2. 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成就有哪些?量子力学?

四核苷酸假说是谁提出来的?

四核苷酸假说是一个化学学术的假说。

四核苷酸假说是谁提出来的?(erwin数据模型)-图1

核酸的发现要比蛋白质晚得多。1868年在德国工作的24岁的瑞士化学家米歇尔(F.Miescher)从病人伤口脓细胞中提取出当时称为“核质”的物质。这就是被后来公认的核酸的最早发现。后来科赛尔(A.Kssel)及他的两个学生琼斯(W.Jones)和列文(P.A.Levene)弄清了核酸的基本化学结构,证实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核苷酸是由碱基、核糖和磷酸构成。其中碱基有4种(腺瞟呤、鸟瞟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核糖有2种(即核糖与脱氧核糖)。据此核酸分成两类: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他们根据当时比较粗糙的分析认为,4种碱基在核酸中的量相等,从而错误地推导出核酸的基本结构是由4个含不同碱基的核苷酸连接成四核苷酸,以此为基础聚合成核酸,这就是较著名的“四核苷酸假说”。这个假说从20年代后起统治了核酸结构的研究大约20多年的时间,对认识复杂的核酸结构和功能起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核酸当时虽然是在细胞核中发现的,但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也就很难想象它能在异常复杂多变的遗传现象中起什么作用。甚至有些科学家在当时蛋白质的结构被阐明之后,认为很可能是蛋白质在遗传中起主要作用。

这个问题的参考答案如下:

1929年,美国生化学家莱文阐明了核苷酸的基本结构,但同时又提出一种“四核苷酸假说”,认为核酸由等量的四种核苷酸构成,就像糖原一样,不可能有什么重要功能。这给本来就不热的核酸研究又泼了一桶冷水。

四核苷酸假说是谁提出来的?(erwin数据模型)-图2

       莱文是核酸研究权威,四核苷酸假说也符合当时的主流观点,所以广为流传,以至于艾弗里1944年发表的体外转化实验结果备受争议。直到1950年,美国生化学家查盖夫(Erwin Chargaff)采用纸层析、分光光度法等精确测定了多种生物的碱基组成,才彻底推翻“四核苷酸假说”,并提出“查盖夫规则”,即在任何DNA中,A=T,G=C,所以有A+G=T+C。这成为双螺旋模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基础。

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成就有哪些?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发展了百年的历史,成为了研究微观粒子世界运动学的基础,主要成就是能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正如牛顿定律描述宏观世界一样,最漂亮的工作是完美的解决了氢原子模型,但多粒子系统的处理并不能够得到精确解,可以通过数值解得到,对于微观多粒子系统的解决还依赖于量子统计和多体理论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四核苷酸假说是谁提出来的?(erwin数据模型)-图3

本站非盈利性质,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83115484#qq.com,#换成@就是邮箱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shtel.com/sm/642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